还记得,2017 年那场 ICO 的狂热浪潮,或是 2021 年 DeFi 与 NFT 将币圈搅得热火朝天之时?彼时,山寨币一路狂飙,涨幅动辄几十倍、上百倍,仿佛只要随意押注,便能实现财务自由。
然而,步入 2025 年,这场狂欢似乎已然落幕。山寨币热度急剧降温,众多项目不是归零,就是宛如无人问津的 “鬼城”,于是,人们不禁心生疑问:山寨季,还会再度降临吗?
让我们先审视当下的局势,剖析究竟发生了什么,进而探讨在下一轮周期中,哪些山寨币仍有崛起的可能。
山寨币缘何失宠?越来越没人买账?
1.叙事枯竭,资金断流
山寨币火爆的秘诀何在?在于叙事,也就是 “讲故事”。2017 年是 “区块链革命” 的故事,2021 年则是 DeFi、NFT 与元宇宙的传奇,这些故事令投资者们热血沸腾。但如今已至 2025 年,这些 “故事” 要么已被反复讲述,令人感到乏味,要么已被现实戳破 ——NFT 乏人问津、元宇宙缺乏用户、DeFi 项目屡遭黑客攻击,新鲜感早已消失殆尽。
更为严峻的是,新的资金不再流入。过去几年,人们尚有闲钱用于 “搏一搏,单车变摩托” 的冒险投资,而如今利率高企、经济形势不稳定,许多人宁愿选择投资黄金,也不愿涉足这些高风险资产,整个市场陷入了 “存量博弈” 的困境。
2.多数项目徒有其表
一个市值达几十亿美元的 Meme 币,竟然连实际功能都没有,完全依赖情绪炒作来支撑。反观传统的 Web2 公司,即便市值相近,至少还拥有产品、用户与收入。加密圈十年来一直高呼 “落地应用”,可许多项目却连自身的应用场景都无法明确阐述。
简而言之,一旦熊市来临,这些 “空壳项目” 便会率先被市场淘汰。
3.去中心化?名不副实
众多山寨币项目打着 “去中心化” 的旗号,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,中心化问题极为严重。有的链项目创始人可以随意对项目进行重大变更,有的算法稳定币说崩就崩。还记得 LUNA 的崩盘吗?一夜之间,数百亿美元化为乌有,经历此事后,谁还敢轻易相信这些项目?
反观比特币,矿工分布于全球各地,无人能够随意操控,其共识是依靠时间以及全球用户逐步建立起来的。难怪如今比特币的市值占比已接近 60%,未来甚至有可能攀升至 70%。如此一来,山寨币的生存空间愈发狭小。
4.流动性干涸,小币种沦为 “鬼链”
山寨币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缺乏交易活跃度。查看那些冷门公链便会发现,其交易量几乎归零,开发者也纷纷逃离,活生生地变成了 “区块链的鬼城”。
最为悲惨的是,已经暴跌 90% 的币仍有可能继续下跌 90%。以 LUNA 为例,其价格从 120 美元一路狂泻至 0.0001 美元,跌幅高达 99.9%。倘若你妄图通过 “抄底” 来实现翻身,很可能会被彻底套牢。
那山寨币还有机会吗?也许“局部行情”还能玩
尽管大盘一片冷清,但并非毫无机会可言。一些具备 “特殊基因” 的项目,依旧有可能在下一轮周期中成为 “局部明星”。
1.新赛道故事:AI、Meme 卷土重来?
正如当年 NFT 与元宇宙的突然火爆,未来也可能会有全新的叙事概念破圈而出。例如当下的 AI Agent 代币(如 AI16Z、Fetch.AI),就搭上了 AI 发展的东风;Meme 币虽然看似没有实际价值,但因其强大的传播力,确实能够吸引大量人气。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这些项目大多最终会归零,但在早期阶段确实有可能引发一波热度。关键在于要时刻牢记:切勿贪心,该离场时就果断离场!
2.具备实际应用的项目:DeFi、RWA、稳定币才是刚需
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往往能够在市场中存活更久。像 UNI、AAVE 这类 DeFi 平台,通过收取手续费来实现盈利;RWA 项目将现实世界中的房产、债券等资产引入链上,如 Ondo、Finance;还有稳定币赛道,USDT、USDC 在日常交易中被广泛使用,并且未来还有可能迎来合规方面的利好。
这些赛道并非依靠炒作,而是基于实际需求稳步发展,这才是长期投资的逻辑所在。
3.社区强大、善于运作的项目有望脱颖而出
例如 XRP 凭借韩国社区的支持,PI 通过地推吸引大量用户,ADA 在非洲开展教育推广活动。这些币种虽然技术方面可能并不突出,但由于社区活跃度高,因而能够维持一定的热度。
在熊市中,有人气就意味着有市值,就有机会成为周期内的热点币。
许多人资金有限,无法购买价格高昂的 BTC、ETH,只能选择投资山寨币,期望借此实现暴富。对于这些人,该如何是好呢?
别急,这里为你提供一个思路。山寨季或许不会再度全面降临,但局部行情仍值得一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