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访问本站博客!登录后台查看权限
  •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,那么赶紧使用Ctrl+D 收藏吧
  •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!

JU币狂跌76%:聚币一夜归零,币圈暴富梦瞬间破灭!

最新动态 2025-09-18 4 次浏览

2025年9月17日凌晨,加密货币市场再次被“黑天鹅”事件撕裂——聚币交易所(JuCoin)平台代币JU突发闪崩,在短短数小时内从23.9656 USDT的高点暴跌超75%,最低触及4.56 USDT,约16亿美元市值顷刻蒸发,超11万名投资者一夜之间陷入财富归零的深渊。这场崩盘并非偶然,而是聚币交易所十年间五次更名换壳、反复收割散户的“终局”,更是加密货币市场监管缺失、人性贪婪的集中爆发。

一、崩盘真相:从“暴富神话”到“跑路实锤”的72小时

崩盘前夕,聚币的操盘者们上演了一出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的戏码。链上数据显示,项目方在暴跌前72小时通过混币器转移了4700万枚JU代币,并将1.2万枚ETH(约合3200万美元) 转移至境外匿名账户。与此同时,聚币高层仍在直播中宣称“区块链是普通人实现阶层跨越的最后机会”,鼓动投资者加仓入场。

这场崩盘的导火索是其推出的**“5M协议”** ——一个以“日息3%”为诱饵的庞氏骗局。该协议资金集中度高达93%,且存在“递归漏洞”,项目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无限提取资金池资产。当新入场资金无法覆盖高额利息时,崩盘便成了必然结果。

更讽刺的是,聚币在崩盘后发布公告,声称启动“Jutrust保险赔付”,承诺以JU算力或代币形式赔偿用户损失。但投资者很快发现,提现流程障碍重重,部分账户余额仅剩数千美元,所谓的“赔付”不过是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。

二、聚币的“收割史”:十年五换壳,镰刀从未停

聚币的“不死神话”,是用无数散户的“尸骨”堆砌而成的:

2017年:以“聚币网”之名操纵空气币价格,被业内痛斥为“国内最大赌场”,94监管后关停中国业务。

2019年:更名为“宝币网”后突然关停,卷走用户数亿资产,仅狗狗币就消失超千万枚。

2023年:推出MONO代币骗局,向大户私信风险却公开喊单散户,导致散户平均损失率达70%。

2025年:以“蝴蝶生态”和“5M协议”为幌子,用高息诱饵吸纳资金,最终崩盘收场。

每一次“更名换壳”,都是同一批操盘者的“洗血重生”。他们深谙散户的贪婪心理,用“百倍币”“阶层跨越”等话术编织美梦,待资金池足够庞大后便卷款跑路,留下一地鸡毛。

三、投资者的血泪账:16亿蒸发背后的家庭破碎

这场崩盘波及超11万个家庭,许多投资者将毕生积蓄、孩子学费甚至抵押房产的资金投入其中。有投资者在维权群中哭诉:“孩子的学费全没了”“抵押房产的养老钱一夜归零”。单日亏损70%以上的案例比比皆是,财富的蒸发不仅是数字的消失,更是无数家庭安稳生活的崩塌。

更令人揪心的是,聚币生态内的HI币、BRT、蝴蝶协议等项目已接连爆雷,JU的崩盘只是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块。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引发连锁反应,整个聚币系资产几乎全线归零。

四、币圈警示:当“暴富梦”遇上“资金盘”,如何自保?

聚币崩盘事件再次给所有加密货币投资者敲响警钟:

警惕“高收益陷阱”:任何宣称“日息3%”“年化1000%”的项目,本质都是庞氏骗局,你盯着的是利息,人家瞄准的是你的本金。

远离“野鸡交易所”:聚币这类多次更名、缺乏合规资质的平台,本身就是风险的代名词。选择交易平台时,务必优先考虑持有美国MSB、新加坡MAS等正规牌照的头部机构。

拒绝“盲从跟风”:加密货币投资需要独立研究,对项目的技术背景、团队实力、资金流向进行深入调研,切勿被“社群洗脑”“朋友推荐”冲昏头脑。

控制风险底线:永远不要将无法承受损失的资金投入加密市场,更不要借贷、抵押资产参与投机。

聚币的崩盘不是结束,而是加密货币市场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又一次缩影。在这个监管尚不完善的领域,投资者唯一能做的,就是保持理性与敬畏,看清“暴富神话”背后的镰刀寒光。记住,财富的积累需要时间与复利,而非赌桌上的一掷千金。